繪本作家加古里子系列文第四篇要來介紹由作家為主的繪本館。
前三篇系列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他的作品如何將科學、歷史與文化融入繪本,為孩子們建構一個既富知識性又充滿想像力的世界。
最後一篇,我們將視角轉向另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加古里子繪本館。這不僅是一座圖書館,更是一座承載著作家理念與教育精神的文化空間。
加古里子繪本館(かこさとしふるさと絵本館「砳(らく)」)
這一幢 H 形石頭建築的兩層樓房,改建自 1992 年設立的市立圖書館分館,外牆使用了 2,400 塊石川縣那田寺產的日嘉石,館名「砳(らく)」取自於石頭的沉重感和兩塊石頭撞擊在一起產生單一聲音共鳴的圖像。
這是一處結合了介紹加古里子生平和展示原創繪畫的博物館,2013 年 4 月開幕,在一樓入口處可以看到繪本中的角色及作者加古里子的照片;戶外廣場設置了繪本角色元素的兒童遊戲設施;室內設有遊戲室並經常舉辦講故事和手工藝課程等活動。
此外,每年度辦理「紙芝居」競賽(註:採單頁製作的大型繪本,每頁的正面繪圖、背面書寫文字,適合用來向觀眾展示、說故事),邀請包括越前市民在內的全國各地人們創作傳達越前市魅力的故事繪本,目的是讓越前市民在全國範圍內為他們的家鄉「越前市」感到自豪,至 2023 年(令和 5年)已是第 12 次舉辦該活動。
此一專案相映此處為加古里子故鄉的紀念意義,發揮鄉土情懷、加深對當地的熟悉及鼓勵繪本創作值得借鏡。

以加古里子科學繪本為藍圖的市政建設——越前市武生中央公園
2010 年,加古里子受故鄉任命為越前市大使,在老舊的武生中央公園重建之際,即在其監督下結合最具代表性的繪本系列主題,將公園裡的三大區域分別命名為「だるまちゃん広場」(不倒翁廣場)、「パピプペポー広場」(帕皮普波廣場)以及「コウノトリ広場」(鸛廣場),實現「創造一個讓所有年齡段的男性和女性都可以放鬆、玩耍、欣賞、學習和享受的空間」為理念,開發市民遊憩及圖書館等令人心曠神怡的公共設施。

以下圖文將引領讀者們漫步其間,觀賞加古里子繪本作品投射的地景和設施,以及公園裡的科學應用設計及學習指引:

一、北側中央入口地景及設施
公園入口處設置了一座 16 方位的座標地景,請仔細觀察:看似時鐘的中央立著針狀柱體頂端是一顆象徵「地球」的小圓球,而地面有著曲狀的外緣側表示著「太陽」的光芒,您能發現和模擬「太陽」與「地球」的大小和體積的差異嗎?但是某些因素,現今此入口地標已改造為照片中的樣態。一隅大樹下,立著加古里子先生的紀念碑。


二、「だるまちゃん広場」(不倒翁廣場)
位於西北區的「だるまちゃん広場」(不倒翁廣場),没有任何孩子可以抗拒在這一區盡情奔騰。
此區以繪本《小達摩和小天狗》為主題,創造了達磨君沿著花園小路尋找天狗君的場景,根據繪本設置的巨大白色氣墊彈跳床「毛茸茸的雲」,聳立在小山丘上的大型遊樂場,以及從斜坡上滑下來的 20 米滾輪滑梯都非常受到歡迎。
這個區域投射了加古里子作品中的世界,並感受角色再現,大型遊具側面還有一張關於動物奔跑速度的圖片。


在通往圖書館的區域空間中,有一片被稱為「空獨之森」的特殊區域,這是一個讓人能夠在藍天白雲下閱讀、朗讀、欣賞連環圖畫,並感受大自然的寧靜空間。
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銀杏樹四季的變化,這片空間成為了一個讓人心靈寧靜、充滿詩意的環境。

三、「パピプペポー広場」(帕皮普波廣場)
「パピプペポー広場」位於公園的中央區域,是一個小孩子可以玩、再現繪本故事的遊樂區,讓小朋友們可以在《あさですよ よるですよ》(福音館,1986)的世界裡玩耍,體驗故事主角和朋友們的一天生活。

另一個繪本的世界是《紅螞蟻與黑螞蟻》(偕成社,1973)。這裡有一系列運動元素的遊樂設施,可以讓您扮裝成動物穿過大馬尾草和蒲公英,尋找被螞蟻幫綁架的小貝貝(如照片中的圖示)。祝餅乾穿越順利!

四、「コウノトリ広場」(鸛廣場)
公園東南區的摩天輪區域以越前市的市鳥「コウノトリ」為特色,改造成「コウノトリ広場」(鸛廣場)。
「コウノトリ(東方白鸛)」為 IUCN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 列為瀕危物種之一。1970 年 12 月,最後一隻鸛(コウちゃん)抵達日本的野生棲地之一福井縣武生市(2005 年與今立町合併為越前市),因喙部受損無法順利覓食而被救起,隔年轉移到豐岡市的鸛養殖場,白鸛自此在日本的天空中消失。
時隔 40 年後,一隻白鸛在 2010 年 4 月再次飛抵越前市停留了 107 天,被取名為「えっちゃん(越)」,此後連續三年飛臨,受越前市列為「市鳥」;2011 年西日本旅客鐵道公司(JR 西日本)受豐岡市請求,將行駛此地區的特急列車命名為「こうのとり(Kounotori)」東方白鸛號,彰顯此種在日本曾經一度滅絕,在該市境內繁殖復育的天然紀念物鳥類與兵庫縣鳥的特殊定位。
《コウノトリのコウちゃん》是加古里子先生 91 歲高齡時發表的繪本作品,以居住在福井縣越前市加古里子家鄉的「鸛」家庭為藍本。描繪一對出生在寧靜鄉村成長的鸛兄弟,以及村莊裡以溫柔眼神守護牠們的大人小孩們,寓意地球上的生物能夠幸福和平地生活在一起的感人故事,也顯現了自然生態和環境保育的重要。
在此區還有一個關於鸛鳥的(部分)展示板,以及從 1970 年抵達越前市白山地區的斷喙鸛和其他鳥類的圖鑑。

五、在大自然中玩耍和學習——分布在公園裡的科教場域
「孩子們到戶外玩耍很重要」
加古里子先生總是這麼說。越前市武生中央公園擁有足夠的自然空間,並經過精心設計來實現。
(一)公園裡的植物
這裡除了原先存在的大樹,新種植的樹種則是選擇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可以玩落葉的樹苗,讓孩子們可以透過樹木和花朵享受四季。
還有一些是作為越前傳統木器産業和造紙素材的樹種。樹木名牌(如下圖示)以提問的形式表示,以及包含《こどもの行事しぜんと生活(兒童活動與生活,暫譯) 》(小峰書店,2012)中使用季節性植物和昆蟲進行遊戲的資訊。

(二)天體的觀測
公園南側開闊的廣場設有標示牌,指導觀測太陽光影變化,以及觀賞夜間星空。在北側的廣場地面則舖設太陽系的示意圖,標示著太陽與行星的相對位置、星體大小與距離。

(三)公園裡的池塘
下面圖示的小池塘是以繪本《おたまじゃくしの 101 ちゃん(101 隻蝌蚪)》(偕成社,1973)命名的。公園裡的蝌蚪應該都已經長大,演化好幾代了。福井縣亦稱為越前地區,也是美味稻米的產地,種植在水池邊緣的水稻即是有名的越前名產「越光米」。

(四)探索地球生命的歷史軌跡
步行在這一條設置有六座紀念碑的小徑上,如同演進了宇宙誕生、生命誕生、人類出現至今的 150 億年歷史。透過加古里子創作「川」「海」「地球」「宇宙」的科學繪本,讓我們重新審視地球和我們存在的世界。第二座紀念碑「海の誕生と化学進化,(海洋的誕生與化學,暫譯)」,使用了《みんなの生命くらしの化学(每個人生命中的化學,暫譯)》(偕成社,1981)中的圖像。紀念碑背面還有一張圖表,可以幫助讀者了解地球的狀況。

(五)利用太陽光的觸媒反應
光觸媒具有「氧化分解」和「親水性」雙重特性,可以分解有機物質和細菌和具有使污垢不容易附著的效果,可以應用在塗料和外牆材料上。科學知識繪本的先驅加古里子以容易理解的方式,透過實驗圖解了這個機制。

結語:原來如此!
這一位令人尊敬、多才多藝的繪本作家,他的作品不僅在藝術上獨具匠心,同時也以獨特的方式將科學知識帶入繪本的世界,為讀者帶來了既有趣又富有教育價值的閱讀體驗。
透過他的筆觸沉浸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中,不僅品味到日常生活中微小的美好,更深入了解自然與科學的奧秘。
書中插圖細膩、擬真,不因為是繪本而有所缺漏或偏頗,引領讀者即便非真實照片,也能如實地在畫面中看到科學,是啟發讀者思考、探索自然與生活的寶貴工具。
在加古里子的筆下,繪本成為了一扇連通藝術、科學和生活的豐富大門,為讀者打開了一片充滿奇蹟和發現的領域,相信你也會驚呼:「哇~原來如此!」、「啊!我學到了」!
回頭閱讀:
日本科學繪本作家加古里子—從書櫃中的生活故事到市政建設空間改造(一)
日本科學繪本作家加古里子—從書櫃中的生活故事到市政建設空間改造(二)